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机构职能 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价格监管 粮食管理 党务政务
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规划
海东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执行情况
365体育app:http://www.hk-tyy.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10/10 11:10:32    

 “十三五”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四个转变”新理念,不折不扣执行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海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全力实施“十三五”规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

一、“十三五”总体目标

根据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在2016-2020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总体要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建设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完善产业体系,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民生事业,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低效型向集约循环高效型转变;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动力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突出改善民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转变;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由生态保护型向生态文明型转变;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推动治市理政由政府单向集中管理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变。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突破、五个转变、一个同步

根据以上总体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需增长10.5%,居民收入需增长10%,等等(具体指标详见附件)。

二、“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2.8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54.97212.0155.85亿元,同比增长5.5%11.6%9.5%,分别高于全省0.13.1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比2015年的13.8:50.2:36.0调整为13.0:50.1:3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7%,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635.43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2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2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5元,增长9.1%

2017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省1.6百分点;一产同比增长5.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三产同比增长10.4%,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亿元,超时序进度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7亿元,超序时进度25个百分点;实现外贸进出口5109.6万美元,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总体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宏观经济延续了基本平稳的良好态势。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

2016,《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一系列规划取得阶段性进展。“循化街子镇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化隆群科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小镇。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12.3亿元,完成率112.3%。成功跻身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以PPP模式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4.3公里,建成4.3公里。全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9911户,完成率104%。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1.98万套(户),完成率124%;入住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2.4万套(户),完成率123%,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官亭、丹麻、群科美丽城镇已基本完成,高庙、瞿昙、加定美丽城镇正在抓紧建设。实施高原美丽乡村120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投资完成率100%

2017年上半年,《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已通过技术审查。城市承载力逐步提升,全市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1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53.1%PPP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海东大道、南凉遗址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四县完成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6.91亿元。平安三合、互助南门峡和循化街子列入省级美丽城镇建设指标。化隆群科特色小镇、循化街子新型城镇化试点正在抓紧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指标120个,开工率58.3%。实施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建任务13999套,开工率62.8%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2016,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粮油产量实现“十三连增”“两优八特”产业成为全省主导产业,绿色、无公害、富硒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黄河彩篮”全省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效益显现。建成家庭农牧场2899个,10个现代化牧场全部投产,种植饲草115万亩,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出栏分别同比增长3.5%5.5%7.9%6.9%;肉、蛋、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2%5.1%3.4%。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权分置”改革取得新突破。采取股份制模式组建乳品加工公司1家,推动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青海(海东)农展会成功举行,确定39项签约项目,总投资7.42亿元。

2017上半年,种养植业结构优化,完成春播各类农作物317.74万亩,与去年持平,特色优势作物比重稳定在85%以上,推广“粮饲兼用”型玉米近40万亩。牲畜存栏同比增长12.3%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65%4.05%,牛奶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园区引领趋强,各县(区)农业园区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1.9%。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平安富硒、“黄河彩蓝”分别完成投资2.380.14亿元。新型经营主体活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新增省级示范社57家。148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出台《海东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183万亩。互助被列入省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市农村流转土地面积新增7.73万亩。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丰帆养殖联合社已形成集种养植、繁育、乳制品、研发于一体的奶牛全产业链。各县(区)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蓬勃发展。

(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2016安排4000万元保增稳产专项资金,支持满负荷生产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百能储能电池大型储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企业孵化的重要平台。循环经济、新兴产业投资在一般性工业投资中的占比达70%,工业投资结构日益优化。全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03%。扶持先奇铝业改组为青海佳韵铝业并启动生产,整合21家小酒厂,组建青海聚发青稞酒有限公司,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7家,新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320户。比亚迪汽车组件、明阳3D打印等项目落地。海东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一区六园”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8项,完成投资41.1亿元,入驻产业项目82项,建成42项,在建40项,已完成投资84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牵头落实青洽会签约项目55项,总投资163.3亿元,签约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73%、资金到位率26.9%,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7上半年,工业运行环境向好,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全市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运行率为77%;铁合金企业矿热炉运行率82%。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4.9%积极稳妥“去产能”,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对标行动,确保落后产能不再死灰复燃。康泰铸锻大压机挤压和模锻双功能成功验收。申报各类技改、创新类工业专项资金项目161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开复工率78.57%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到位市外资金同比增长9.5%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比亚迪“云轨”,碧桂园、绿地“双万”健康养老,浪潮集团智慧城市、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参加第十八届青洽会,共落实签约项目62项,总投资377.1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9%2016年青洽会签约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84%、资金到位率42%,均已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园区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累计完成投资44.54亿元,新解押土地1.44万亩,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2016,第一民生工程首战告捷,全市160个贫困村退出,4.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07%。在全省率先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精准识别出贫困村634个,贫困户4.8万户17.57万人。多种模式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和无锡市对接协商,全面启动扶贫协作机制。城镇新增就业9710人,各类人员实现就业52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低于控制指标0.39个百分点;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5.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7.4亿元。扶持拉面经济扩面发展、提档升级,设立海东市扶持发展拉面经济专项资金,省外新增拉面馆1072家。健康养老水平不断提高,获批全省唯一一家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级医养结合城市项目全面启动,三级综合医院及儿童诊疗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启动海东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验收,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0%89.4%高职学院一期建设项目全部交付使用。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2.55万套、农村“两房”2.6万户,建筑节能示范户8620

2017上半年,全面排查脱贫攻坚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基本完成省上通报和市上自查梳理出的8个方面69条问题。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实工作。落实《海东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民和、化隆扶贫产业园和10个旅游扶贫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出台《海东市2017年金融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已累计发放“530”贷款1.6亿元。落实到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0.56亿元。积极引进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带动全市634个行政村发展电商经济。6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已并网发电积极与无锡市对接合作,初步达成2.73亿元的合作协议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72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5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低于控制指标0.5个百分点。拉面经济蓬勃发展,在外开办经营的拉面店已发展到2.5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新增4544.86万元,拉面品牌示范店新增18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平安、乐都两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其他县区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朝阳中学第一高级中学等项目进展顺利。医改不断深化,面向全市推广互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经验,全市50%的乡镇卫生院已按紧密型医联体运作。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加快,全市90.8%的乡镇卫生院、67.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610元提高到680元。为贫困人口按人均100元标准购买“健康保”商业补充保险,市、县级政府按2:8的比例承担保费。城市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取暖救助标准每户提高250元,达到1000//年;农村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达到800//年。为21.35万贫困对象发放各类救助金3.78亿元。

(六)生态海东建设有条不紊

2016重大生态工程进展顺利,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等造林项目和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2.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2.78万亩。编制《海东湟水河景观生态规划》,开工建设平安心、乐都大地湾湿地公园。制定《海东市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编制《海东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全力争取水污染防治项目,推进园区和各县(区)污水处理工程。加大排放监管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控制在目标以内,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实“双下降”。严格落实“大气十条”,全市空气优良率82%,优于上年同期。19个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湟水河出省断面四类水质达标率为83.3%实施“家园美化行动”,累计完成513个村“平安经验”在全市445个村得到推广同时,开展非煤矿山清理整顿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确定全市城市周边基本农田12.87万亩。

2017上半年,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印发“四大领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加强执法工作力度,环境质量向好。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率78.4%,黄河出省断面维持在2014年水质现状,湟水河出省断面IV类水质达标率100%。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整改241家,农药施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2吨。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不断优化,完成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工作,编制完成海东市本级及6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加大,争取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300公顷。国务院通报表扬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并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000亩。大力推进“三绿”建设,开展造林绿化“大会战”,共32.5万人参与,完成植树432万株,栽植面积2万亩以上。完成重点防护林、天保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公益林等工程28.28万亩,实施湟水两岸南北两山绿化5853亩。全市新建及提升改造绿地面积2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平安心湿地文化公园正在组织进行验收工作。启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制定《海东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河流摸底调查,梳理河流名录。加强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青海海东河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三个专项方案已编制完成。加大生态环保整改资金投入力度,编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生态环保整改项目计划,共安排资金1.07亿元。

(七)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6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6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35.65亿元,同比增长25%。互助土族故土园成功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青藏大客厅项目,房车旅游全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先期启动房车营地建设。重点推进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建设,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并封关运营,海东正式成为全省现代国际物流重要基地。进出口总额突破1.9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金融业运行良好,全市各项存款余额591.49亿元,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289.65亿元,增长14.1%,存贷比为49.0%,较去年提升0.4个百分点。

2017上半年,积极打造百里河湟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区。“青藏大客厅”已开展方案编制工作;鸿房车旅游投资公司正在组建,2个自驾车营地和3个徒步游营地试运营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成功举办。积极筹备第十六届“环湖赛”开幕式及各赛段比赛。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商贸流通体系逐步构建,申报各类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0个,总投资15.1亿元。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优惠政策加快制定,综合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三田雍泓北山东部家居博览中心、红星美凯龙旗舰店主体建设完成。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项目,全市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财政金融总体运行良好,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亿元,分别超省、市任务序时进度4.24个百分点。完成各项民生支出100.4亿元,增支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八项支出完成96.1亿元,同比增长30%,增支22.1亿元。截至5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918.43亿元,同比增长12.9%存贷比达54.8%较年初上升5.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适度扩大,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6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目标任务近1个百分点。

(八)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2016,争取各类前期经费1680万元,推动总投资19.8亿元的项目建设。全力督促项目进度,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453项,市重点项目202项,亿元以上省级项目19项。全力以赴抓项目资金争取,全年全社会融资同比增长14.7%。特别是争取三批次国家专项基金项目48项,资本金23.02亿元。重点领域投资强力推进。完成交通投资110亿元牙同高速基本通车,川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等级公路261.5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572公里。成水利投资20.48亿元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公伯峡水库南北干渠以及牙扎、夕昌、杨家水库、黄河干流防洪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实施,解决了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佑宁750千伏变电站加快建设,城农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两化”天然气输气管线项目启动实施。光伏项目有序开展。12家光伏发电企业共340兆瓦进入电价竞争配置评优范围,我市将有69%的光伏项目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的补贴。

2017上半年,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市级财政专项列支3400万元加大前期经费投入。加快重大项目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进度“双万”“云轨”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委托中资海外开展我市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争取上级财政各类专项资金和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61.5亿元。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6项,开复工11项,完成投资28.52亿元,占年度计划29.1%。袁家村·河湟印象、互助青稞酒技改等省级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全市98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70项,开复工率71.4%,完成投资44.9亿元,占年度计划24%。中节能青海大柴旦互助)、化隆柴达木能源开发、海东源通等8企业260兆瓦建成并网发电化隆瑞启达、中广核新能源(乐都)250兆瓦已开工建设

(九)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2016,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六轮行政审批清理,市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69项。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新主体快速增加,全年共办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1212户,全市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1.8%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46家入驻科技园的企业申请各类专利153项,授权82项。在全省率先完成阶梯、阶梯水价价格改革工作,完善殡葬业服务、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价格全面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和权籍调查成果管理系统基本到位。对外交流不断加强,青海海东(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暨特色产品展示会、青海首届高原特色农产品展交会青海省首届丝路花儿艺术节等成功举办

2017上半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改革和防风险并举,编制完成《青海省海东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PPP模式,大力引进社会资本,高铁新区儿童诊疗中心、平西经济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和回用工程进展顺利。筛选确定14项涉及燃气、供热、供水等社会资本可参与的项目纳入省级PPP项目库。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编制完成《兰州—西宁城市群海东市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明确海东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努力将我市更多的发展诉求纳入国家战略,促进海东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城市快速崛起。扎实做好四个“国”字头试点和五个国家行业部门试点工作,积极谋划和争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国家级试点,《海东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并积极开展试点申报工作,《海东智慧城市建设规划(2016-2020)》编制完成。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加强国资管理力量,成立市国资委党委,出台我市《全面深化市属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属出资企业重点改革工作方案》《市属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国资国企改革有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早于全省实现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与全省同步实现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8743户,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4%。科学合理测算,积极稳妥推进,全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目标难度较大。从一年半以来规划执行情况及当前产业项目布局、建设情况、居民就业及增收渠道看,“十三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5%、居民收入增速10%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重大项目进展滞后。比亚迪锂电池配套项目受环评影响进展缓慢;“双万”健康养老、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项目尚未形成实际投资;海东大道已开工,但乐都、平安融合发展尚未形成;西宁海东一体化成效不明显,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仍在进行优惠政策制定和报批,综合保税区建设尚未启动。总体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十二五”平均增速回落29.8%,工业投资占比较“十二五”平均回落7个百分点,缺乏大项目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三是三次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总体看,一产不优,农业人口仍然较多,农业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二产不强,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力需进一步提升三产不大,主要依赖非营利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时间较短。

四是城市承载力亟需提升供水、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按县级标准建设,按我市城市总规目标,缺口较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层次较低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城市功能尚未形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阶段,根据梳理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提前着手准备“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在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十三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四个转变”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着力构建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绿色产业。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努力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海东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三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好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集中力量打造改革创新新高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步伐,构建发展新体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五是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以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培育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海东。

六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大交通、大水利、大电力”理念,完善内外联通、高效便捷、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智慧海东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撑能力。

七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密切相关的产业平台、商贸物流平台,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国内沿线城市的人文交流,建设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八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局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快创新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发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统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推动社会整合、维护公平正义,建设更加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社会基础。


“十三五”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

分类指标

计算

单位

2015年完成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16年完成

指标

属性

2020年

年均

增长%

经济发展(5)

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

11.2

10.5

10.0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7

10.5

10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611.4

< 4650>

15

635.43亿元,17.5%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0

50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6

40

36.8

预期性

生态文明(8)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145.4

202.9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32

36

32

约束性

水体水质

湟水河水质

达标率

%

83(四类水质)

50(三类水质)

83.3

约束性

空气质量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0

75

82

约束性

主要城市细颗粒物(PM10)浓度下降

%

7.5

控制在省上下达目标之内

3.8

约束性

全部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立方米

3777.3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下降

%

3.5

4.77

单位GDP二氧化碳

降低

%

<10>

<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万吨

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指标之内

 

民生福祉(10)

全体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2805

10

9.3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 4.5>

9710

预期性

义务教育巩固率

%

93

95

93.56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5

90

89.44

约束性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1.5

 

约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

98

98.45

约束性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建设

万套

< 9.5>

< 9.5>

2.55

约束性

农村“两房”建设

万套

< 17>

<10>

2.6

约束性

农牧区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 32>

< 17.5>

4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

72

74

 

预期性

创新驱动(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4

8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0.1

1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0

55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

50

85

 

预期性

 


版权所有:海东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地址:海东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邮编:810000
技术支持:青海海灵软件有限公司